同一個國家,友誼多還是嫉妒多
當2025年全運會的網(wǎng)球賽場上,吳易昺與商竣程、朱琳與高鑫妤隔網(wǎng)相對,這些“國家德比”如同一面雙面鏡,既映照出同胞之誼的溫暖光芒,也折射出競爭帶來的微妙暗影。這不禁引人深思:在國旗的同一色塊下,運動員之間的關系,究竟是一片和諧的沃土,還是一座暗流涌動的迷宮?

縱觀國際網(wǎng)壇,美國與西歐選手間常展現(xiàn)出令人艷羨的融洽。費德勒與瓦林卡的“瑞士雙雄”情誼,超越勝負,成為體壇佳話;西班牙“紅土軍團”成員間的相互砥礪與真誠喝彩,鑄就了王朝的基石。這份情誼,部分源于相對成熟的體育文化中對個體價值的尊重、對良性競爭的倡導,以及相對完善的資源分配機制。當榮譽不必通過“內(nèi)卷”來定義,當成功不必以同胞的失落為代價,友誼的幼芽便能在共同的國家榮譽與相似的職業(yè)旅程中找到破土而出的縫隙。

然而,網(wǎng)球的另一面,卻書寫著不同的敘事。俄羅斯及部分東歐女網(wǎng)選手間,諸如庫德梅托娃與其他同胞的“握手臭臉”,揚科維奇與伊萬諾維奇曾經(jīng)的公開齟齬,揭示了國家標簽之下難以消弭的個體張力。中國球員間,亦不乏微妙互動與疏離跡象。這背后,往往是有限資源的激烈爭奪——教練的專注、協(xié)會的青睞、贊助商的垂青、大賽名額的歸屬。當“最優(yōu)”只有一個,而人人都被期望成為那個“最優(yōu)”時,同根而生的枝葉,也可能為了沐浴同一縷陽光而相互遮蔽。此時,國家身份從情感聯(lián)結異化為無形的加壓艙,將個體間的競爭催化得更為復雜難解。

究其本質(zhì),運動員間的關系圖譜,實則是微觀人際交往的宏觀映照,只不過被國家代表這一特殊身份所放大與著色。同鄉(xiāng)、同窗、同行之間,既可因志趣相投、惺惺相惜而結成深厚情誼,亦可因理念不合、利益交錯而形同陌路。運動員亦如此。他們因共同的夢想、相似的奮斗軌跡而天然親近,這是“友誼”的溫床;也因直接的勝負、資源而必然緊張,這是“嫉妒”的誘因。我們既不能因“同國家”的光環(huán)而理想化地預設其關系必然親睦無間,亦不能因個別不睦而否定國家認同可能帶來的內(nèi)在凝聚力。

因此,對于運動員之間的關系,我們應懷抱一份平常心與理解之情。與其執(zhí)著于追問“是友誼還是嫉妒”的二元判斷,不如欣賞他們在競技場上所共同締造的國家榮耀與體育之美。吳易昺與商竣程的每一次揮拍,朱琳與高鑫妤的每一分拼搏,無論他們私下關系如何,其共同呈現(xiàn)的已是一場屬于中國網(wǎng)球的精彩盛宴。

在國旗的同一面下,運動員的關系是一幅用友誼、尊重、競爭、乃至無奈共同調(diào)色的復雜織錦。真正的體育精神,不在于強求一致的和諧,而在于理解這種復雜性,并珍視他們無論關系親疏,都在為國爭光的道路上各自揮灑的汗水與才華。當掌聲為勝利者響起,我們同樣應將敬意獻給每一位參與者——他們共同編織的,是國家體育事業(yè)的華彩篇章,而人性的所有光暗面對,本就是這篇章中最真實、最深刻的一頁墨痕。(來源:網(wǎng)球之家 作者:小迪)